2011年10月4日 星期二

也談孫逸仙其人

絕大多數中國人都認為孫逸仙(孫中山)是現代革命的先行者,國民政府在1940年追尊他為'國父'.在香港的歷史教科書中,對孫逸仙的事跡幾乎是一邊倒的正面評價.

可是,近年來我通過閱讀歷史書籍,觀看不少與反清運動相關的電視紀錄片後,發現孫逸仙並非如同國民黨文宣或香港小學,中學教程(恐怕受國民政府所影響)所述的具備高尚情操.

在革命思想的醞釀過程中,楊衢雲和'四大寇'都有對反清革命思想上作相當貢獻.楊衢雲在1901年被暗殺,但是就他的生平事跡,兩岸四地政府和教科書甚少提及.
至於陳少白,楊鶴齡和尢列,則更少人知道其生平.可惜,官方和民間都忽略上述四人在革命思想的產生和傳播中功不可沒.

自1895年第一次廣州起義後,孫逸仙已經離開清國,展開十六年流亡生涯.雖然革命黨人只能在國外制訂叛變計劃,籌募經費,但是指揮叛變仍得在清國進行,
孫逸仙卻沒有主動地詳細制定起義計劃,更遑論親自督師.而其革命戰友黃興卻多次主動到戰場,指揮1907至1911年間反清叛變,包括欽州起義,鎮南關起義,黃花崗起義,出生入死.

直到中華民國成立,黃興堅持"成事不必在我"的信念,推辭大元帥一職,僅擔任陸軍總長,其後辭職流徙美國各地宣揚反袁世凱,終因顛沛流離,在1916年6月回國後不久,於10月31日死於肝硬化.
所以,黃興的一生最貼切形容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是不私有天下之典範.

可惜,由於國民黨派系鬥爭,黃興派系失利,力量日漸微弱,黃興的革命事跡和高風亮節鮮有人提及,而全國各地紀念黃興的文物也遠較紀念孫逸仙的少.

在雙十武昌起義中,黃興率領革命新軍起義,從籌劃到親自到場指揮,基本上是黃興和曾經赴日本留學的新軍軍官.然而,孫逸仙直到1911年12月29日才從美國返回中國,
因此,一些觀點認為孫逸仙坐享其成.另一種說法是袁世凱為篡奪帝位,暗中支援新軍舉事,提供大量軍火,成為革命重要推手.

在感情生活上,孫逸仙一生遇上多個異性,互生情愫.孫逸仙的元配盧慕貞是通過安排婚姻結合,而且盧氏思想相對保守,孫先生或許無法得到真愛以致移情別戀.
多數史料指孫先生一生先後有三位配偶,但從民間研究所得,其伴侶必然更多.
宮崎寅藏在孫逸仙其仁如天(陳鵬仁譯著:宮崎寅藏論孫中山與黃興)裡曾經記載一段對話:

有一天犬養毅問孫逸仙:'您最喜歡的是甚麼?'孫逸仙毫不猶豫回答:'革命.''您喜歡革命,這是誰都知道的,除此而外,您最喜歡什麼?'孫逸仙先後回答:'女人;書.'
孫先生在香港西醫書院留學時,經陳少白介紹,認識陳粹芬.他倆初相見即暢談反清革命,並租屋同居.首次起事更上前線.在孫逸仙流亡南洋期間,陳粹芬一直緊隨左右,並親自印刷革命宣傳刊物.
陳氏的日本友人池亨吉在1908年所著的支那(中國)革命實見記指陳氏在日本時常為往來的同志洗衣,做飯.她更在革命黨人往來香港和橫濱時,上下船舶傳遞信息.
由此看來,陳粹芬興孫逸仙之間存在真摯而密切的感情,孫家亦承認陳粹芬是孫逸仙的妾.
孫逸仙在蟄居橫濱期間,先後遇上兩名日本籍少女大月薰和淺田春,更向大月家提出訂婚,並於1901年與盧慕貞提出離婚.
及後大月薰為孫逸仙誕下一名女兒,從此與孫逸仙再不相見.

從上述資料推論,孫逸仙一生可謂用情不專,背妻棄兒,同時承認超過一位配偶,違反婚姻道義,實非高尚之士.

在國土問題上,孫逸仙更有為爭取日本勢力支持,不惜制訂密約,試圖將東北地區讓給日本勢力.將"光復中華"目標限於漢人十八省.此舉損壞國家邊防,亦可能為日本軍未來侵華行動埋下種子.
孫逸仙在這大是大非的議題的玩忽態度,教人懷疑他是否一名愛國者.

資料來源: http://blog.udn.com/karl6406/4319528 , http://big5.china.com.cn/book/txt/2008-05/09/content_15136905.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