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5日 星期六

可持續經濟法是香港的當務之急

2006年,中國工商銀行在上海和香港上市,其中在香港集資一千三百億元,更成為全球最大市值的公眾持股銀行.
2010年10月,友邦保險(American International Assurance)在香港公開招股,集資1590.78億元,創下集資最高紀錄.
2010年首十個月,香港新股集資額達3459.4億元,創下近年來新高.
香港交易所股票總市值突破二十萬七千億元,直逼2007年瘋狂漲勢時的最高紀錄.
在2006年,香港業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股票衍生工具市場,股民不顧一切加入投機,實與國際銀行家對賭,不少散戶因而傾家蕩產.
過去一年新房地產項目紅火,按可用面積計每平方公尺售價往往超過十萬元.
北區一批洋房冒充為瑞士式房屋,每間面積不足二百平方公尺,卻售三千萬元以上,令人震駭,壓縮市郊空間.
近期經濟學者揭發部份開發項目政府收取補地價甚低,開發商利潤達五十至六十百分點.
自1999年起,香港特區商品貿易逆差呈擴張趨勢,1999年貿易逆差為437.18億元,2006年為1387.77億元,2010年首三季香港特區商品貿易逆差達2458.4億元,超過歷年來全年總額,形勢嚴峻.
屯門回收園使用率頗低,相當部份首期租戶退租.
看見上方的經濟狀況概述,你們會有甚麼感受?也許,不少民眾對於上方的描述不以為然,認為只要自己能賺錢便感覺良好.
但是,資產泡沫,投機狂潮,匯率波動已經對社會民生產生負面影響,民怨沖天,要求政府增加房屋供應,資助,改善經濟之聲四起.
再者,社會上一直有聲音敦促政府,工商界發展高新科技工業和文化產業,但長期被排除於主流媒體之外.
香港特區各階層收入差距甚鉅,經過稅負和社會保障轉移後收入最高五分之一人口所得為收入最低五分之一人口的十三倍,
遠較台灣,南韓,日本,澳大利亞等地為大!
過去十年,社會上的有識之士,明白到現時以房地產和金融主導的經濟不可長期持續,以及多次時代挫折,提出一些創新思維,解決當下困境.工人階級飽受壓榨,以及資訊發達,也令民間維權意識抬頭.可持續經濟概念亦逐漸獲得社會注視.
為何需要可持續經濟?
在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農業是文明的源泉.可是農耕產值低,亦不能滿足人類需求.製造業遂成為附加價值基礎,
工業生產的進步是社會發展的必要因素,服務業隨之大幅擴張.但當社會趨向投機,以個人貪念為本,土地,股票,債券等等價格暴漲,更產生金融衍生工具,加劇市場波動,與實際經濟脫節,財富注定向少數人,甚至財閥集中.
殷鑑不遠,1990年起日本資產泡沫爆破,股市,房市暴跌逾十年,高房價導致的後遺症至今尚在,東京等大都會區二十年來實質經濟無甚增長.2008年經濟危機,愛爾蘭共和國,西班牙建築和房地產事業過度擴張,政府,企業,民間因為投機,結果被債務壓垮.
由此可見,產業結構均衡是經濟穩定的基石.
另一方面,地球資源已經被人類活動嚴重消耗,當資源消耗殆盡,生態災難,永久大蕭條必然到臨.
我們需要作出甚麼行動?
敦促政府制定協助文化產業,創新科技和回收再造工業,藉此達到人盡其才,還可以有效分配生產資料.
訂立可持續經濟法,協助第二產業重新發展,並向高增值產業,包含生化,醫藥,可再生能源導向;
重設租務管制,限制房租上漲,嚴格規範金融事業發展.
制定高度累進所得稅,統一土地增值稅,一定額度以上的股息課稅,縮減收入差距,額外稅收用作研發,科技產業稅務抵扣,以及增加社會保障,減少後顧之憂.
密切監察企業行為,加強輿論監督,將不公義,攫取過鉅利潤行為公開;人民也須自覺,堅決抵制不負社會責任企業並加以譴責.
必要時應加入工會,社會壓力團體,爭取個人,社會應有利益,'團結就是力量',喚醒公眾關注及支援.
鑑於亞太地區自由貿易區大增,香港特區政府須積極與更多地區制定自由貿易區,特別是東南亞,印度次大陸等鄰近新興市場,吸引當地企業利用香港金融平台和商業服務.

原文發佈於2010年11月15日,10:35p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